当5G遇上纺织 看博州如何“织”出新图景

访客 阅读:35 2024-06-14 10:31:46 评论:0

  编者按: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为全面展现新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,努力开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,央广网新疆频道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、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策划推出《高质量发展看新疆之“新质新造”》网络主题传播活动,派出记者聚焦新疆“八大产业集群”建设,立体呈现新疆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和新成效。

  随着5G时代的到来,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(以下简称博州)纺织服装供应链各企业、组织机构打破常规传统生产加工模式,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行业深度和广度,打造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新优势,开展“5G+数字孪生”项目建设,实现了生产单元模拟场景的应用,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融合提供了参考样本,织出“纺织服装”新图景。

纺织服装企业车间工人正在工作 (央广网记者姜茸 制作)

  近日,精河县维郎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新投用的5G智能制造车间内,CTU料箱机器人和AGV搬运机器人穿梭在裁片、生产、布料发放、成品四大区域之间,将布料自动搬运到下个生产环节,整个车间既忙碌又井然有序。  

纺织服装企业车间工人正在工作 (央广网发 陈亿文 摄)

  2015年,精河县维郎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,占地面积128亩,450台生产设备。主要从事服装加工、销售,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贸易等,公司产品畅销国内一线城市并远销国外。

机器人正在运输布料 (央广网发 靳婷婷 摄)

工作人员正在操作5G控制网络平台 (央广网发 陈亿文 摄)

  随着公司订单呈现出款式多样的需求,传统生产线单次只能生产一个款式,很难解决当下的客户多样化需求。今年,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布局,实施目前国内先进5G智能制造车间建设,成为全疆首家5G智能化生产链纺织服装类企业,彻底打破传统线性流水线和单次只能生产一个款式的禁锢,力争打造更为灵活的智能化生产模式。  

  5G智能制造系统通过对每一位生产员工长期的数据采集后,会生成每一位生产员工专属的技能雷达图,从工序的难度、效率、质量三个维度进行分析,计算出每位员工最擅长的工序,并指导排产系统将工序匹配最优生产人员,同时通过多款并行实现了专工专序。

后台控制数据大屏显示区 (央广网发 张健霆 摄)

  在公司车间里的生产控制中心大屏幕上,实时更新着各生产款式的物料进度、生产进度、计划达成率、工人效率、产品品质等全维度数据。对照这些数据信息,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对生产现场进行调度、调整和优化。

 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红俊说:“我们公司5G数字智能化技改,通过大数据平台系统排产运行和AMR的机器的传输,提高了整个公司的生产效率,节省了物料的运输时间,生产管理数据大平台上面会显示订单的状态、每天的产量、今日产量需要完成的数量等数据,通过大数据的排产,减少了人员的走动,缩短人工时间,生产效率比之前提高了20%至30%左右,单机台年产值增长1.5万元。”

  借力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应用,精河县维郎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,向“新”求“质”,通过更新设备、技术改造等措施,在智能化制造、大数据的运用、智慧化的管理模式下,有效降低企业成本、提高效率,加快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,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。

  “今后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体,不断赋能数字化转型,以智能化重塑制造企业的新形态,共同推进纺织服装行业发展。”王红俊说。

新疆金鑫昱纺织公司生产车间 (央广网发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供图)    

  机器轰鸣,银纱飞绕,在博乐边合区的新疆金鑫昱纺织公司生产车间,一条条智能化棉纱生产线正开足马力,快速赶制一批定制订单。  

  企业满负荷生产背后,不仅是员工们火热的坚守,更是企业灵活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的战略调整。近两年,金鑫昱纺织公司凭借政策、原材料优势和自身改革创新动力,快速适应市场发展变化。

  2015年,湖北孝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孝棉集团)来到博州,成立新疆金鑫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,主要生产各类高中档针织、机织棉纱,以及各种规格家纺和服装面料用纱,远销福建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吉林、山东、湖北等规模以上企业,增强了博州高质量发展的动能。

  为了促进纺织产业提质增量、集群化发展,2022年,博乐市与孝棉集团再次签约建设20万锭纺纱项目。去年年初,其中的10万锭纺纱项目成功立项,并加快建设,当年10月底成功投产。企业年产纺纱量从30万锭变为40万锭,产业规模再次扩大。  

  孝棉集团从湖北省把工厂“搬”到新疆博州,把先进5G设备、管理理念带到了博州,积极发挥引领作用,助力博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。

新疆金鑫昱纺织公司生产车间 (央广网发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供图) 

  该公司总经理李斌说:“我们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、博州‘博阿精’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,加强以商招商,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到博州,强链补链延链,蓄势壮大纺织产业发展,为博州的经济高质量发展,尽一个援疆企业的微薄之力。”

 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纺织服装工业的深度融合,新兴的互联网科技正不断助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,在5G网络与边缘计算的支持下,服装制造3D数字孪生系统高效运转,实现了生产管理一体化管控。

  如今,智能制造,成为了现今纺织服装业的引擎,也是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。有了以上两家公司这样的标杆示范,目前博州多家知名服装企业,也在尝试与联通合作融入5G等新兴技术,进行数字化升级。

  据悉,博州现有纺织服装企业25家。其中,规上企业13家,规下企业12家。目前已形成棉纺80万锭、织布 2.48亿米、捻线6000吨、服装260万件(套),土工材料 5000万平方米的实际产能。2023年全州纺织服装行业完成工业产值17.75亿元,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9.7%,实现工业增加值4.44亿元,占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%。

新疆金鑫昱纺织公司生产车间 (央广网发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供图) 

  “针对全州的纺织产业链,我们今后会更加精细化地服务企业,加大政策扶持和兑现力度,及时为企业解决各种困难。博州纺织服装产业链要进一步发挥在全疆的占比呈两位数的优势,继续招引混纺布、纯棉布、各种化纤布的纺织服装企业;借助阿拉山口区位优势,大力引进一批外向型经济企业,补齐纺织服装产业链短板,让全州纺织服装产业链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。”博州工信局盐业管理科、行业管理科科长胡华丽说。

  (来源:央广网)
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